双孔荧光计是一种基于荧光免疫分析技术的精密仪器,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、分子生物学、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,某些物质受特定波长(激发波长)的紫外光照射后,会发射出比激发波长长的荧光。这些物质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,前者如叶绿素、NADH等,后者如荧光色素、荧光染料等。
双孔荧光计的结构特点:
1.光源系统:通常采用高强度的LED或激光作为光源,能够提供稳定且强烈的激发光。光源的波长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进行选择,以匹配不同荧光物质的激发波长。
2.激发和发射单色器:用于选择特定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。激发单色器将光源发出的复色光分解成单色光,而发射单色器则负责选择并检测样品发射的特定波长的荧光。
3.样品室:样品室用于放置待测样品,通常采用石英池等透明材料制成,以确保光线能够顺利透过样品。
4.检测系统:包括光电倍增管或其他高灵敏度的检测器,用于捕捉并转换荧光信号为电信号,随后由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和量化。
5.双孔设计:有两个独立的样品孔,可以同时对两个不同的样品进行荧光检测,提高了工作效率。同时,双孔设计还可以减少因样品更换或操作不当而引入的误差。
双孔荧光计的测定步骤:
-接通电源,打开主机开关,等待仪器自检完成。
-根据说明书要求启动计算机,并打开荧光分光光度计软件。
-让仪器预热一段时间,以确保光源稳定(如氙灯需预热约30分钟)。
-在开始测量前,进行激发校准和发射校准,确保波长的准确性。
-可以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校准,以建立标准曲线。
-准备好待测样品,并确保其符合测试要求(如无气泡、无杂质等)。
-如果需要,对待测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,如稀释或浓缩。
-根据实验要求设置荧光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。
-选择合适的狭缝宽度、PM增益、响应时间等参数,以优化测量结果。
-将样品放入样品池中,并调整样品池位置,确保其位于光路的正确位置。
-开始测量,记录荧光强度数据。
-如果需要,可以重复测量多次以提高准确性。
-对测量得到的荧光强度数据进行分析,如绘制激发光谱、发射光谱或差谱等。
-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