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应放置在干燥、通风良好且温度相对稳定的环境中,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。理想的工作环境温度一般在 15℃-35℃之间,相对湿度控制在 40%-80%。同时,要避免仪器周围存在强磁场、电场或震动源,以免影响仪器的性能和测量结果。
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,避免误操作导致仪器故障。在测量过程中,不要随意触摸仪器的光学部件和探测器,防止手上的油污、汗液等污染仪器。另外,在开关仪器时,应先开启电源预热一段时间,使仪器达到稳定状态后再进行测量,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。
超微量分光光度计的维护保养方法如下:
-外壳:使用柔软、干净的布轻轻擦拭仪器外壳,去除灰尘和污渍。避免使用含有溶剂或腐蚀性成分的清洁剂,以免损坏仪器表面。
-样品室:每次测量结束后,应及时清理样品室内残留的样品溶液。可使用柔软的纸巾或擦镜纸轻轻擦拭样品池的光学面,确保其干净无残留。对于一些难以清洗的污垢,可以使用少量的乙醇或丙酮进行擦拭,但要注意避免液体进入仪器内部。
-比色皿:如果使用的是比色皿,在测量完成后应立即用自来水冲洗,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,倒置晾干或用柔软的纸巾擦干。注意不要用力擦拭比色皿的光学面,以免产生划痕影响测量精度。
-光源检查:定期检查光源的发光强度是否正常,一般可通过仪器自带的光源自检功能或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检测。如发现光源强度明显减弱或不稳定,应及时更换光源。不同型号的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光源的使用寿命有所不同,一般在数千小时到上万小时不等,具体可参考仪器的使用说明书。
-波长准确性检查:定期使用已知吸收峰的标准物质,如钬滤光片等,对仪器的波长准确性进行检查和校准。若发现波长偏差较大,应按照仪器的操作手册进行调整和校正,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。
-探测器性能检查:可使用标准溶液对探测器的性能进行检测,检查其灵敏度和线性范围是否符合要求。如发现探测器性能下降,应及时联系厂家进行维修或更换。